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直面“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挑战,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稳就业的支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强调,要把稳就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安徽省人社部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两会和全国人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上来,深入落实“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要求,坚决完成稳就业这个硬任务,努力推动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持续增长。
积极主动服务发展大局,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制定实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指导意见,增强就业政策与各方面政策取向一致性,探索形成就业评估机制。深入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强化产业、创业、就业“三业联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带动力。出台促进就业专项政策,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举措,延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顶格落实失业保险返还政策,精准落实社保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稳岗贷”政策覆盖面,将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4年年底,加大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力度,加速释放稳就业政策红利。坚持保障优先,健全考核机制,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党委政府统筹领导、部门横向协同、系统纵向贯通、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
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基本盘。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青年就业见习计划等,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抓早抓实抓细高校毕业生就业。统筹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发挥好民营企业就业“蓄水池”作用,积极开发政策性岗位,加快基层项目招录进度。实施“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青年学子安徽行”等系列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来皖留皖。健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加强劳务品牌建设,促进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大力实施技工强省建设,不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聚焦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动能。制定实施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优化办学布局和层次,启动“万名教师轮训”和“千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开展第二批“双高”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品牌计划,支持建设技能培训品牌培育基地100家,选树10个左右“徽字号”技能品牌,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万人次。全力做好第47届世赛集训备赛工作,举办第十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开展省级行业赛50项以上,落实“以赛代评”机制评选优秀技能人才。支持企业推行“新八级工”,组织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成果评鉴等项目评审认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良好氛围。
扎实推进创业安徽建设,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充分发挥创业安徽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落实创业安徽行动方案,坚持众创、科创、融创、共创、皖创“五创”工作模式,持续推深做实创业安徽建设。加强创业型城市建设,升级创业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打造活力充盈的创业安徽。聚焦高科技等领域,扶持高层次团队、高校毕业生等创业,强化金融、平台、能力、服务等要素保障,全年支持科研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创业者10万人以上。发挥创业专项资金效用,举办创业安徽大赛、“创业安徽之星”遴选等30多项创业安徽专项活动。举办“未来新徽商特训营”,升级《创业在安徽》节目,打造创业安徽独特ip形象。
全力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匹配。从企业和群众期盼中找准稳就业工作着眼点,增强就业工作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数字赋能和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巩固拓展全省集中的“一库一平台”建设成果,推进直播带岗在就业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提升服务精准化便捷化水平。推动就业公共服务下基层,因地制宜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等,推进“三公里”就业圈提质增效,加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不断增强服务精准度和可及性。一体推进稳就业和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2+n”专场招聘,扎实开展“三级三方服务千企”活动,按需搭建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沟通对接渠道,“一企一策”提供招工、用工、培训等服务。强化市场指引,编制发布光伏储能、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不断增强供求匹配度。